
強國必先強軍,軍強才能國安。國防科技工業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支撐國防軍隊建設、推動科學技術進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三項光榮職責。黨的十八大以來,國防科技工業全系統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黨的領導,聚焦強軍首責,引領科技前沿,服務國家戰略,傳承“把一切獻給黨”的紅色基因,踐行“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價值理念,頑強拼搏、許黨報國,在構建中國特色先進國防科技工業體系,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推動國防科技工業高質量發展中不斷展現新擔當新作為。
99A坦克和東風-41、東風-26導彈首次亮相、國產航母下水、“20時代”戰機家族礪劍蒼穹……黨的十八大以來,一大批國防科技工業重大武器裝備集中亮相,一個個“國之重器”壯軍威、揚國威,國防科技工業用大國重器支撐大國崛起,用民族擔當挺起民族脊梁。2022年8月,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臺海大演習中,殲-20戰斗機、東風系列導彈、航母、新型箱式火箭炮等多型先進裝備進行實戰化聯合演訓,展示了強大的聯合火力打擊、封控和區域拒止能力,用軍工力量鑄造鋼鐵長城,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在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5周年之際,本刊遴選黨的十八大以來亮相或服役的部分重大武器裝備精彩圖片,以喜迎二十大、助力強軍夢,展示成就,激勵當下,展望未來。
運-20

2014年11月,空軍試飛員駕駛運-20首次參加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展現了中國力量、精神和文化。運-20是我國國產大型軍用運輸機,具有航程遠、載重大、速度快等特點,可以在復雜氣象條件下執行長距離空中運輸任務,使我軍戰略投送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空警-500

空警-500是我國自主研發的空中預警機,是信息化條件下聯合作戰的“指揮中樞”。2015年9月3日,該型預警機在抗戰勝利日閱兵首次公開亮相。
99A坦克

99A坦克是我國自主研發的新型主戰坦克,具備優異的火力、機動、防護和信息化水平,實現了火力、機動力、信息力、防護力的融合。該型坦克于2015年9月3日在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首次公開亮相。
高郵湖艦、揚州艦

高郵湖艦是我國海軍最先進的綜合補給艦,舷號966,滿載排水量超過2萬噸,具備同時為兩艘戰艦進行油料、彈藥和物資補給能力,航速也能夠適應現代海軍編隊的需要。該艦于2016年1月29日入列中國海軍。揚州艦是我國自行研制建造的新一代導彈護衛艦,舷號578,滿載排水量4000多噸,該艦可單獨或協同海軍其他兵力攻擊敵水面艦艇、潛艇,具有較強的遠程警戒和防空作戰能力。
YLC-8B雷達

YLC-8B機動式預警相控陣雷達是我國最新型第4代情報雷達,具備探測目標類型多樣、反隱身能力強、威力遠、距離分辨率高、抗干擾能力強等特點,有“中國反隱身雷達旗艦型號”之美譽,主要性能指標優于國外同類型雷達產品。該雷達于2016年在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首次亮相。此后該雷達在阿布扎比國際防務展、巴黎航展等國際展會亮相,也備受關注,入選“世界十大明星雷達”。

2018年4月,某新型核潛艇首次公開亮相。
東風-26

東風-26核常兼備導彈可以跨區域機動,靈活選擇發射陣地,精確打擊地面、地下、海上目標。該型導彈于2017年在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精彩亮相。
山東艦

2019年2月17日,我國第一艘完全自主研發制造的國產航空母艦在海南三亞某軍港交付海軍。我國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能夠自行建造航母的國家。經中央軍委批準,我國第一艘國產航母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山東艦”,舷號為“17”。
福建艦

2022年6月17日,我國第三艘航空母艦下水命名儀式在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江南造船廠舉行。經中央軍委批準,我國第三艘航空母艦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福建艦”,舷號為“18”。福建艦是我國完全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彈射型航空母艦,采用平直通長飛行甲板,配置電磁彈射和阻攔裝置。
殲-20

2021年9月28日,換裝國產發動機后的殲-20亮相第十三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首次對外公開展示。殲-20是我國自主研制的第四代隱身戰斗機。該型戰機進一步提升了空軍綜合作戰能力,有助于空軍更好地肩負起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的神圣使命。
直-20
直-20戰術通用直升機是我國自主研制的中型雙發多用途直升機,采用單旋翼尾槳、低位后置平尾構型,采用低阻氣動外形、高性能旋翼氣動布局總體設計,能在晝夜復雜氣象條件下,執行機降和運輸等多樣化任務,具有全域、全時出動能力。該型機兼具良好的平原和高原使用性能,具有良好的擴展兼容性,基本運輸型平臺可快捷拓展為其他任務狀態。2019年,該型直升機在天津舉辦的第五屆中國天津國際直升機博覽會上亮相,這也是該款直升機首次亮相國際航展。
以上內容為高博特編輯選取的國防科技,尊重原創,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